鄭振鐸:從五四出發(fā)
更值得懷念的是你的愛國主義的熱情,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和正義感。參加五四新文學活動的一批人物,并不是每一個人都繼續(xù)前進,其中有一些人變成洋奴買辦,御用文人,早被丟進社會的垃圾堆里去了。而你,始終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沒有迷失過方向。還記得當你和秋白同志在北京創(chuàng)立文學研究會的時候,就主張人民的文學,也就是文學為人民服務。從這以后,你沒有改變過這一正確的方向。
——胡愈之《哭振鐸》
鄭振鐸是杰出的人文社會科學家和著作家。李一氓說:“我認為他是中國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保ā稇涯钹嵨髦B》)人們欽佩他的學問和成就,但有不少人卻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鄭振鐸之所以能獲得這些成就,是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他的重要影響分不開的。從五四時期起,他就開始接受共產(chǎn)主義的引導。只是這些事實后來似乎被湮沒和忽視了,如今回顧百年,應該做些發(fā)掘和重提。
周恩來曾經(jīng)這樣評說過郭沫若:“……一出手他就已經(jīng)在‘五四’前后。他的創(chuàng)作生活,是同著新文化運動一道起來的,他的事業(yè)的發(fā)端,是從‘五四’運動中孕育出來的。”(《我要說的話》,載1941年11月16日《新華日報》)這段話,如果用在鄭振鐸身上,也是非常合適的。鄭振鐸就是“五四”所孕育的“一代才華”(郭沫若語)。他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那年,從溫州上北京讀書的。課余,他在住地附近基督教青年會的閱覽室里,開始大量閱讀社會科學和俄國文學著作,并認識了同樣也來看書的瞿秋白,成為摯友。五四運動后,他和瞿秋白都成了各自學校的學生代表,冒著“隨時有被逮捕的危險”(鄭振鐸《回憶早年的瞿秋白》),積極投身于運動。暑假他回溫州,又把北京學生運動的經(jīng)驗帶到甌海之濱,參與發(fā)起“救國講演周報社”。他還參與發(fā)起當?shù)刈畲蟮男挛幕瘓F體“永嘉新學會”,提議創(chuàng)辦會刊《新學報》。暑假后,他回京繼續(xù)參加運動,在給張東蓀信中說自己“奔走忙碌得了不得”。
當時他最重要的工作,是與瞿秋白等人創(chuàng)辦《新社會》旬刊。該刊1919年11月1日創(chuàng)刊,鄭振鐸主編,北京基督教青年會所屬“社會實進會”刊行。社會實進會成立于1913年11月,成員以學生為主,原帶有宗教性質;此時由于新思潮的沖擊,宗教色彩減淡,鄭振鐸與瞿秋白等人參加進去,更將它改造為一個強調“社會改造”的社團?!缎律鐣返摹栋l(fā)刊詞》是鄭振鐸寫的,強調提出“我們是向著德莫克拉西(按,即‘民主’的音譯)一方面以改造中國的舊社會的。我們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創(chuàng)造德莫克拉西的新社會——自由平等,沒有一切階級一切戰(zhàn)爭的和平幸福的新社會”。這些觀點無疑是進步的。創(chuàng)刊號一出,鄭振鐸便攜帶刊物拜訪陳獨秀,并在陳獨秀的指示下寫了《我們今后的社會改造運動》(發(fā)表在第3期)。在《再論我們今后的社會改造運動》(發(fā)表在第9期)中,他指出青年們應該“學那俄羅斯的青年男女的‘去與農民為伍’的精神”。在第12期發(fā)表的《學生的根本上的運動》中,他再次號召:“我親愛的同學們!去!到田間和工廠里去!”反復強調辛亥革命脫離工農的歷史教訓。
鄭振鐸還在《新社會》上發(fā)表了不少文章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必然被推翻的趨勢,論述世界各國的社會改革運動。如在第11期發(fā)表的《現(xiàn)代的社會改造運動》中,高度評價了“信奉馬克思的國家主義”的“俄國的廣義派”(按,這是當時對“布爾什維克”的不甚妥確的意譯),指出“這種主義,實在是社會改造的第一步。有許多人稱他們?yōu)檫^激派,確是不對”。最值得提起的是,1920年4月國際勞動節(jié)三十周年前夕,為配合中國工人階級和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第一次大規(guī)模慶祝該節(jié)日,他還特地把《新社會》第17至19期(分別于4月11日、21日與5月1日出版)連續(xù)三期都辦成了“勞動號”,并寫了好幾篇有關“勞動問題”的重要論文,論及推翻剝削制度的問題。在中國共產(chǎn)黨還沒正式誕生之前,一個青年學生這樣提出問題,可謂石破天驚。
鄭振鐸當時還在論文《新文化運動者的精神與態(tài)度》中,公開地大力號召新文化運動者應該向馬克思和列寧學習“實踐的精神”和“徹底堅決的態(tài)度”。他很早就翻譯、發(fā)表過列寧的文章,如在1919年12月15日《新中國》第8期發(fā)表所譯列寧的《俄羅斯之政黨》和《對于戰(zhàn)爭之解釋》,在1921年11月5日《時事新報》發(fā)表所譯《李寧的宣言》等。他還與耿濟之最早翻譯了《國際歌》歌詞,后來發(fā)表于1921年5月27日《民國日報》,和9月《小說月報》第12卷增刊《俄國文學研究》。這些都印證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的:“五四”以后的文化生力軍開始有了“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
《新社會》連出三期“勞動號”后,北洋軍閥政府驚恐萬分,便以“主張反對政府”的罪名把它扼殺了。其實,早在該刊剛創(chuàng)刊時,遠在南方的浙江“督軍”和“省長”就在去年11月27日密電“大總統(tǒng)”“國務院”“內務部”“教育部”等處:“如《新社會》《解放與改造》《少年中國》等書以及上?!稌r事新報》,無不以改造新社會、推翻舊道德為標幟,掇拾外人過激言論,迎合少年浮動心理,將使一旦信從,終身迷惘。”而所謂的“國務院”則在12月2日即密令各省“督軍”“省長”“都統(tǒng)”“護軍使”等:“此種書報,宗旨背謬,足為人心世道之憂……應即隨時嚴密查案?!保ㄒ姳毖笳畤鴦赵簷n案[(一〇〇二)51],原件今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這些密電咬牙切齒地把《新社會》列于許多刊物之首,正是它莫大的光榮。而《新青年》雜志則稱它“是現(xiàn)在一個最有進步最切實的雜志”(見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6期所刊廣告)?!缎律鐣繁唤?,鄭振鐸等人不畏強暴,繼續(xù)創(chuàng)辦了《人道》月刊。
與《新社會》同時,北京還出現(xiàn)了一本由鄭振鐸友人宋介主編的《曙光》雜志。鄭振鐸參加了“曙光社”,對該刊的編輯工作也作出過重要貢獻。現(xiàn)在研究者公認,該刊從第6期起發(fā)生很大轉變,登載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譯文,而鄭振鐸就正是從這一期開始發(fā)表文章的,而且一次就發(fā)表了從國外的《蘇俄》《勞動周報》等刊物上翻譯的三篇文章,并加了精彩按語,分別論述了蘇俄的軍事、生產(chǎn)和文化狀況。
除了上面提到的,鄭振鐸在五四時期還參加或組織了好幾個進步社團。1920年8月,周恩來率鄧穎超等天津覺悟社社員赴京,請人道社(鄭振鐸是負責人)、曙光社(鄭振鐸是社員)等四團體在陶然亭開茶話會,李大釗親臨指導并提議成立了名叫“改造聯(lián)合”的組織。9月,鄭振鐸與羅敦偉等組織“批評社”,隨即他主編《批評》半月刊,并發(fā)表了《新的中國與新的世界》等文。同時,他又與易家鉞等發(fā)起“青年自立會”。更重要的是,他這時參加了李大釗領導的秘密組織的活動,“經(jīng)常的在北大圖書館或教室里開會”(見鄭振鐸《回憶早年的瞿秋白》,載1949年7月28日《文匯報》)。他當時參加的秘密組織應是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因為他在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3月30日的大會上與李大釗一起被選為出版委員。(此據(jù)當時混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大會的內奸關謙寫給北洋政府的秘密報告。原件今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更少為人知的是,鄭振鐸當時主編或參與編輯的雜志,甚至在中國早期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也留下了光榮的印痕。例如,在1921年2月莫斯科出版的《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公報》第1期上,瞿秋白發(fā)表《中國工人的狀況和他們對俄國的期望》,就提到《人道》是一本“從事社會主義學說的宣傳”的“最受歡迎的”雜志,并代表《人道》等“向俄共(布)黨表示衷心的敬意”。7月,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國燾作《北京共產(chǎn)主義組織的報告》,其中就提到《曙光》,并特別提到該刊所登載的譯文。(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87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出版。)
“五四”以后,鄭振鐸繼續(xù)長期與瞿秋白、沈雁冰、張聞天、惲雨棠、夏衍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保持密切聯(lián)系,還有一些當時秘密的特別黨員如胡愈之、胡詠騏等人,都是他最親密的摯友。
陳毅在《紀念鄒韜奮先生》一文中曾指出:“以一個中國最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的代表而堅決走上為工農兵大眾服務的道路,這是韜奮先生永垂不朽,可為范式的地方。我們熟知韜奮先生的歷史。他是以一個民主主義者走入戰(zhàn)場,偉大的革命實踐推動他向前邁步,直至與共產(chǎn)主義相結合,最后以他的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和事業(yè)說,置諸共產(chǎn)主義者前列,可說毫無愧色。因此鄒先生的道路是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與共產(chǎn)主義最終結合的道路。徹底革命的民主主義者與共產(chǎn)主義的一致性在鄒先生一生歷史實踐中,又一次證明了?!蔽艺J為,除了起點不同以外,鄭振鐸與鄒韜奮幾乎完全走著相同的道路。正如陳毅接著又極其莊嚴鄭重地指出的:“那么,我們想一想這是一件偶然巧合吧?我想不是的,我想這里極其莊嚴鄭重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的總規(guī)律,這一條定理有不可拒抗的偉大力量。”
是的,在鄭振鐸身上,確實能看到中國革命運動的偉大力量!
(作者系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鄭振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