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會員風采>本周人物

朱永新:行走,未有窮期

發(fā)布時間:2021-06-22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放大

縮小

《人民政協(xié)報》整版報道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專訪。

  如今生活在海邊的許多人或許并不清楚,當年開墾灘涂的辛苦——

  先種上耐鹽堿的草,待草長成,將土皮掀起,連同植被一起倒蓋、犁平,等待土壤一天一天地漚出肥力,仿佛糧食在悶熱的甑里一點一點地滲出酒滴。這個過程,如同作家筆下所形容的:“每一個腳印都滋滋作響地烙進泥土,實在沒有省力取巧的門路?!?/p>

  讀書的辛勞,實在可堪與耕種并論。

  上世紀60年代,黃海之濱的一座小城里,在一戶三間紅瓦平房的普通人家里,每天五點,這家的讀書郎都會被父親從被窩里叫醒,坐在書桌前,臨柳公權(quán)帖。無論酷暑盛夏,無論寒冰嚴冬。

  多年習慣成自然,沒成為書法家的朱永新到底養(yǎng)成了早起的自覺:早晨五點左右,睜眼即起。

  “直到如今,每天早晨五點左右,當人們還在夢中酣睡時,我已經(jīng)挑燈早讀了;當人們起床洗漱時,我已經(jīng)工作了兩個多小時。”

  若干年后,當年過六旬的朱永新在電視采訪中,回憶起父親的不近人情時,言辭感動地稱其為“父親的禮物”。

  把父親戲稱為半夜雞叫的“周扒皮”,是朱永新在少年歲月的一種宣泄。多年后他復又提起這一比喻時,嚴肅寬厚的嘴唇輕輕彎起,咧出了童心未泯的弧度。

  喚起童心童趣更多的,是在閱讀時刻。

  臨睡時分,手捧劉海棲的新書《街上的馬》,朱永新不禁被帶回那個叫南陽的小鎮(zhèn),想起少年時練武、學畫、吹笛子的樣子,想起和小伙伴們在小鎮(zhèn)街道上像一群小馬奔跑的情景……鄉(xiāng)鎮(zhèn)少年生活的重溫,令他心中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盡管,這樣表露感情的時刻,在他而言畢竟很少。

  行囊里的理想

  “你的行囊里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理想……只要你擁有理想,你遲早會找到自己的道路?!?/p>

  朱永新在寫給兒子的幾封長信中,談理想、談人生,很少談及生活的瑣細。

  宏大,是朱永新一貫的敘述基調(diào)。無論在社會職業(yè)還是家庭教育,他常常充當?shù)氖枪膭?、鞭策、激發(fā)斗志、擘畫藍圖的父系角色,而非母親式的溫情角色。

  在《用理想規(guī)劃人生的選擇》這封信中,朱永新向兒子坦言自己是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他繼而旁敲側(cè)擊地提醒即將面對人生選擇的兒子:“如果理想不能踩在現(xiàn)實的大地上,最終恐怕會成為夢幻一場。但是如果沒有理想,一個人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

  做朱永新的兒子,壓力肯定很大——因為如山的父親雖能擋風遮雨,卻又時時提醒著自身的渺小和并肩的艱難。而且,兩代人對理想的認知和踐行總是有很多不同。

  在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當中,相當多是如朱永新這般,抱定改造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

  而面對現(xiàn)實的磋磨時,朱永新有著更柔韌的堅硬。

  曾與朱永新在蘇州大學共事多年的王堯說,自己從未見過朱永新灰心哪怕偶爾頹廢的樣子。展示人前的,一直是那個自信、昂揚、飽滿的理想主義者姿態(tài)。

  同樣,在作家兒子的遠望中,“歲月絲毫沒有消減他的精力與熱情,只是鬢角爬上了幾縷淡淡的霜,就像后半夜才悄悄落下的雪……父親的笑容總是那樣溫厚,又是那樣遙遠。”

  無論是著書立說成體系地闡述觀點,還是借助媒體傳播閃爍的思想火花;無論是注重曉理般的嚴謹,還是偏重動情的文學式懇切,朱永新無不在傳播一種更為宏大的閱讀觀。那當中,自我是洪流中的一朵浪花,他著眼更多的,是閱讀背后的家國、民族、精神、文化等的歷史意義。

  這符合朱永新的一貫理念: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

  “一個蘇北小鎮(zhèn)上的農(nóng)村孩子背著一個自制的小木箱,懷著欣喜、好奇,甚至還隱隱藏著幾分膽怯,踏上了蘇州的土地,來到了一所當時叫做江蘇師范學院、數(shù)年后更名為蘇州大學的學校?!?/p>

  這個孩子,就是1978年的朱永新。作為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生,他在蘇州大學畢業(yè)后留校、娶妻、生子,教書、讀書、寫書……1987年任蘇州大學教學科學研究室主任;1997年從高校升至蘇州市副市長,分管文教工作;2007年調(diào)入民進中央任職……理想當帆,勤奮作楫,每10年一躍,酣暢游歷于人生大海之中。

  他有一句關(guān)于理想的話,被兒子寫入《父親》一文中:“人一定要有理想,要在歷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要為了這個理想奮斗,不要等到臨死了才后悔年輕時沒有努力呵!”

  滴石齋

  “3月7日,北京晴,星期日。早晨4點45分醒來。如果是以往,就直接起床工作了。因為昨天睡得晚,就繼續(xù)睡了一會兒,竟然睡到六點半起來。”

  翻看朱永新的兩會手記,會驚嘆于他的勤奮程度。對于時間利用的心得,他也毫不浪費地收入書中,大方地與人分享: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早晨早10分鐘起床,可以擠出時間晨讀;晚上少看一點電視,翻幾頁書應該可以做到;節(jié)假日休息時,推掉一兩個應酬,就有了整塊時間。不能小看這10分鐘、這幾頁書,閱讀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

  面對媒體的文稿邀約,朱永新通常不會拒絕。但寫作是耗時的事,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

  “每天比別人多工作兩小時,一年就多了730個小時,50年就多了36500個小時,也就是多了整整1520天,差不多延長了4年的生命!這是每一分鐘都有效的生命!”

  從五點開始的清晨,耕耘進行得靜謐而充實。等坐到早餐桌前,朱永新有時會忍不住向家人炫耀:“看,我都已經(jīng)寫好一篇約稿了?!?/p>

  在兒子朱墨的文章里,專門提到了兒時家中兼做客廳的父親書房?!扒宄啃褋?,父親的書桌上就已經(jīng)亮起了螢火似的橘黃燈,在迷瞪的眼中飄飄然地游移,像是蠕動的溫暖的小獸,從夢里一直爬進我的心間。我端著小板凳坐在水泥砌的陽臺上,大聲地讀著英文課本,金色的曦光在不遠處的檐瓦上粼粼地蕩漾?!?/p>

  這個房間,就是朱永新每每文章末尾出現(xiàn)的那個“滴石齋”。

  蘇州有個滴石齋,北京有個滴石齋。朱永新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滴石齋。滴石齋,是朱永新為自己精神馳騁的書寫之地的命名。

  五十余年滴水穿石中,有他不肯冷卻抑或松弛的強韌。有時,他也像一個普通父母那樣,在反復嘮叨中揉進了熱切的期望:“我可能不如你有天分,但是你卻連我一半的勤奮都沒有?!薄靶U好的,要繼續(xù)寫啊?!?/p>

  29歲從蘇州大學助教破格當上了副教授,組織上開始把他往行政方向培養(yǎng),歷任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務處處長?!昂髞砺犝f要調(diào)到省里,蘇州市給留了下來?!?997年底,朱永新成了蘇州市分管文化、教育、科技、衛(wèi)生、婦女兒童等工作的副市長。一上任就趕上了蘇州市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一年跑壞了他兩雙鞋?!澳且荒瓯任以谔K州近20年走的路還多。”

  “轉(zhuǎn)變對我而言是很大的,從小學到大學我沒當過干部,是工作以后才開始做管理工作?!睆膶W者走上仕途,一次次角色的交替,朱永新靠著閱讀、寫作來完成轉(zhuǎn)變。最早期,朱永新并不是研究教育,他研究的是心理學,寫過一部80萬字的書,并因此成為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后來做了教務處長,朱永新轉(zhuǎn)向教育,開始研究大學教育管理。到了市政府,因為分管教育,他又轉(zhuǎn)而研究基礎(chǔ)教育。他后來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也是從研究基礎(chǔ)教育這里發(fā)軔的。

  今天,僅是朱永新教育作品集就已出版了16卷,他的教育類暢銷書更是數(shù)次再版,“我的工作支持了我的研究,反過來,研究又支持了我的工作?!?/p>

  雁過留聲,是朱永新的行事風格。包括在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18年里,他踐行的也是自己這套“用研究的精神做工作,用工作的動力去做研究”的理論。起初的節(jié)奏是5年一本,從2013年開始變成了每年一本,履職實錄的頻次加快,厚度也在增加。

  50萬字,60萬字,130萬字……18年中,留下了300余萬字的履職手記。

  他說:“這是一個人的敘事,也是這個時代的敘事。這是中國人的政治生活的敘事,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敘事。”

  我見

  每天清晨,在路上,行色匆匆的,很多是學生。

  步行也好,乘車也罷,學生總是那么急吼吼地,想趕在上課的鈴聲響起之前到達學校。

  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學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對講課的內(nèi)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規(guī)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坐就是整整45分鐘。下課之后,上個廁所,短短10分鐘,接著又是一節(jié)課。周而復始。

  每年9月,一批同年的新生跨入校門。

  每年7月,一群同年的畢業(yè)生離開校園。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

  書本,翻來覆去。學生,人來人往。

  每逢寒暑,師生都有寒假、暑假?!暗稑屓霂臁?,各自安排。

  這,就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學校生活。

  在《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朱永新描述了他對當今學校生活的觀察。這為他探討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提供了前置條件。

  “我相信,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痹谒拿枥L中,未來,物理形態(tài)的學校,鋼筋水泥,磚瓦花木,依然如故,但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可以在社區(qū),可以在大學校園,沒有以“校長室”為中心的領(lǐng)導機構(gòu),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沒有上學放學時間,教師可能變成了自由職業(yè)者,但卻是每一個人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

  提出這樣極具顛覆性的設想,朱永新不止一次面對質(zhì)疑,但他并不認為這是教育的烏托邦:“與其說未來學校是未來存在的,不如說是我們現(xiàn)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學校?!?/p>

  他選擇從更現(xiàn)實的角度出發(fā),解釋他對未來的描繪是為了梳理出一條行動的路徑,呼吁更多人走上行動的道路。

  可這樣的未來到底有多遠?“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不會像社會革命一樣一夜之間風云突變。相反,它潤物無聲,如同一天天長長的指甲,幾年間變白的頭發(fā)。如果天天盯著看,什么也看不見,但是,它在變?!敝煊佬聦⒆约哼@本出版于2019年的書中每一章,視為對當前教育改革的建議書。

  2020年,經(jīng)合組織(OECD)發(fā)布了一份《回到教育的未來:經(jīng)合組織關(guān)于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的報告。香港大學原副校長程介明看了以后說,“永新,沒有一點點超出你的判斷?!币徊糠秩说馁澘希鰪娏怂^續(xù)傳播的勇氣。

  過去的很多時候,站在教育浪頭的朱永新,關(guān)注的是更為前瞻的方向,行動中也頗有先鋒的意味。他是中國“新教育實驗”和推廣全民閱讀的發(fā)起人、推動者,也是頗有聲名的“激情演講家”。

  從朱永新嘴里出來的很多名句,也于網(wǎng)絡之中廣泛傳播——“最好的學區(qū)房是家里的書房”“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親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

  高產(chǎn)寫作、高頻建言中,充滿著大量的閱讀。

  作為提倡全民閱讀的發(fā)起人,朱永新認為,個別閱讀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共同閱讀不但能實現(xiàn)集體智慧的碰撞,更蘊含了現(xiàn)代社會必須掌握的分享及合作意識。

  近年來,共同閱讀在各類社會、經(jīng)濟組織當中迅速得到推廣。

  在2020年疫情期間,全國政協(xié)在移動履職平臺成立了“防控疫情讀書群”,朱永新是讀書群的首任“群主”。這件事得到了同樣酷愛讀書的全國政協(xié)主席汪洋的支持和推動。如今,委員讀書活動已經(jīng)成為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一種新途徑。

  2021年3月8日,全國政協(xié)舉行了2020年委員優(yōu)秀履職獎頒獎儀式。這是70多年來全國政協(xié)首次對委員進行表彰。朱永新也在受表彰委員當中。

  他的頒獎詞這樣寫道:“‘耕好讀書田,書香伴履職’。他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讀書活動的探索者,首位群主,引導委員投身‘書香政協(xié)’建設,調(diào)研途中,筆耕不輟,記錄下泥土芳香的基層民情。他把履職的點滴心得集合成冊,成為政協(xié)委員履職的參考書。”

  榮譽帶來的是更大的動力,令朱永新更加朝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期許方向去要求自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用所學專業(yè)報效國家,在政協(xié)平臺參政為民,是我作為一位民主黨派政協(xié)委員的人生理想?!?/p>

  問及如何看待政協(xié)委員的責任,朱永新的觀點頗為恭敬:“14億人中,每五年的一屆中就選出這么兩千多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平均下來,每個人的背后,都是60多萬人,你要對他們負責。”委員的很多建議都會影響決策,所以當然得用心?!痹捖牭酱耍鋈话l(fā)現(xiàn),“用心”與“永新”竟是如此相似。

  在現(xiàn)實與理想中,朱永新穿梭而行,自覺行走,一直在往自己心中所想的方向走去。因為,滴石齋的燈光依然亮著。

  記者手記

  最佳引擎

  本報記者 韓雪

  采訪完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離開前,被民進中央機關(guān)大廳里的一排半身銅像牽住了腳步。

  在嵌有“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銀字的墻壁前,立著馬敘倫、周建人、葉圣陶、趙樸初、雷潔瓊五位民進前輩的半身銅像,每一位都是鼎鼎大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朱永新是一位學者型官員,他從事過教育工作、研究教育、進行教育實驗,傳播教育理念……可以說,他對教育的熱情經(jīng)久不衰,尤其每天都能夠堅持閱讀、寫作這一項,就是踐行著“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在與朱永新對話的過程中,我原來的一些教育觀念,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角度。

  比如,學校是什么時候開始普及的?從工業(yè)革命時期,為了讓更多的人走出家庭走進工廠,確保工業(yè)生產(chǎn)有足夠多會運用機器的合格勞動力,現(xiàn)代學校應運而生:一方面專門集中家庭當中的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是為工業(yè)生產(chǎn)培養(yǎng)更多人才。那么,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教育是作為較少人能夠獲得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家庭、家族等更基礎(chǔ)的社會單元。

  再比如,關(guān)于“零起點”?,F(xiàn)在小學課程開設的前提,是假定所有孩子是“零起點”。但就以身邊及自身例子可以發(fā)現(xiàn),知識伴隨著社會發(fā)展加速了在社會當中的傳播范圍,許多孩子在進入學校前已經(jīng)有一定的知識基礎(chǔ)。用朱永新的話說,有的孩子甚至可以算是“毛坯”了。這或許是當前學校教育與家長期望產(chǎn)生偏差的一種客觀原因。

  還有一種觀念也可能會被顛覆:過去,學習是為了未來工作和生活的一種準備,學習的課程內(nèi)容,就是以后職業(yè)生涯將會用到的內(nèi)容。而今,這種觀念已經(jīng)極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終身學習將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的基本狀態(tài)。這種顛覆,也許會逐漸改變我們今天對于學校、對于教育一些習以為常的思維和模式。

  必須承認,政協(xié)委員是最關(guān)注所在行業(yè)前沿的一批人,他們談論的問題,看事情的角度,幾乎可以看作是所在行業(yè)的風向標。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總覺得是喚醒,喚醒自我,喚醒他人,讓內(nèi)心萌動成為每一個人前進的動力,那才是帶動一生自覺前行的最佳引擎。

作者:韓雪     責任編輯:張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m.mo69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