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文化事業(yè) 積極履行職責
——記民進十三屆中央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常委金永偉
金永偉,生于1971年4月,祖籍浙江省東陽市。大學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從2006年4月開始,任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長。2009年至今,任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文物局)副局長。先后分管藝術教育、社會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物博物館事業(yè)及天津文化中心建設和管理工作。2011年底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一名民進會員。曾任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醫(yī)衛(wèi)文體委員會副主任;現任民進中央委員、民進天津市委常委、民進天津文化與出版委員會主任,天津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政協常委。
報道重大活動 屢獲新聞嘉獎
金永偉同志大學畢業(yè)后從事新聞工作十余年,先后在北方市場導報及天津日報社出版部、政教部、要聞部從事經濟新聞、社會新聞和時政新聞的編輯采訪工作,獲主任記者職稱。他在從事新聞工作的十余年中,參與組織策劃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的采訪和編輯,包括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建國五十周年大慶、鄧小平同志逝世、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迎接新千年、每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天津市“兩會”等一系列重大時政活動的采訪報道;參加了江澤民、溫家寶、李瑞環(huán)、李嵐清等一批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來津考察期間的采訪工作;也曾參與西班牙首相、意大利總統(tǒng)、智利總統(tǒng)、蒙古國總理等一些外國政要訪津的重大外事活動采訪工作。在每次的重大新聞采訪編輯任務中,恪盡職守,兢兢業(yè)業(yè),圓滿順利完成任務,沒有出現任何失誤。他在新聞職業(yè)生涯中,共有十余篇新聞稿件及編輯版面獲全國及省市級好新聞獎。
投身文化事業(yè) 承擔多項惠民工程
從2007年起,他在天津市文化局負責組織全市群眾文化活動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實施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古籍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等一系列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在天津市基本構建起從市級——區(qū)(縣)級——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居委會)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培育壯大了一批知名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其中“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天穆杯”全國農村題材小品展演、“東麗杯”全國群眾文學評獎等活動成為全國知名的群眾文化品牌。
2009年至2012年,他參與組織天津文化中心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天津文化中心投資140多億元,占地90公頃,建設規(guī)模100萬平方米,是天津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文化工程。歷時兩年半時間,牽頭組織完成天津博物館、天津美術館、天津圖書館、天津大劇院等四座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內部功能布局方案和陳列展覽的設計制作,牽頭組建完成天津文化中心管理辦公室,完成文化中心管理政府規(guī)章的起草。他領導實施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基本陳列展覽入選2009-2010年度全國十大精品展覽;他組織策劃的天津博物館“近代百年看天津”展覽陳列入選2011-2012年度全國十大精品展覽。
負責文化遺產保護 注重理論研究與探索
從2009年至今,他負責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牽頭完成天津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和頒布,使保護單位數量從此前的116處增加到261處,新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使天津五大道、大沽船塢、天后宮等一大批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產納入了更高級別的保護范圍,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管理。組織推動了廣東會館、望海樓教堂、利順德飯店、大沽炮臺遺址等一批重要文物的維修工程。他牽頭完成了天津境內明長城資源調查等一批重要文化遺產調查工作,為天津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實踐工作中,他注重加強對社會文化、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研究和探索,主編出版了《天津市文博系統(tǒng)名師教室成果文集》、《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撩開人生的窗簾》等一系列著作。
作為民進會員 積極參政議政
他于2011年底成為民進的一員,努力加深對民進的了解和認知,積極參加民進的參政議政工作?,F任民進中央委員、民進天津市委常委、民進天津文化與出版委員會主任,2011年12月,牽頭完成《關于加快我市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建議》,在天津市政協常委會上作發(fā)言,得到多位市領導同志的批示,對天津市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金永偉同志作為文化事業(yè)上的一名領導者,始終堅持正確的宣傳思想導向,用知識、汗水和智慧一心為天津的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作為一名民進會員,民進中央委員和民進天津市委常委,深深熱愛自己的組織,將自己的本職工作與黨派工作結合起來,積極參政議政,服務于人民,服務于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著。
(責任編輯:趙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