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蔣國興:萬象繽紛 陶藝人生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陶瓷大師蔣國興
蔣國興在工作中
從一名普通的堆缸工人成長為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從紫砂研究到景觀藝術陶瓷創(chuàng)作,蔣國興無疑是陶瓷藝術領域的佼佼者。?
2011年10月,作為行業(yè)內卓有建樹的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蔣國興被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協(xié)會授予“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2012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蔣國興又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一串串閃耀的榮譽背后,是蔣國興20多年專注于陶瓷藝術付出的艱辛勞動。?
文弱書生從堆缸做起?
蔣國興,1964年生于江蘇宜興。1985年7月16日,對于蔣國興來說,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他被分配到宜興陶瓷采購供應站工作,成了陶瓷系統(tǒng)的一名員工。從此,開始了他的陶瓷生涯。?
一跨入陶瓷行業(yè),這個還帶著書生氣的小伙子被安排先從堆缸做起。各陶瓷廠制作好的大缸、大壇、各式盆盆罐罐,先運到陶瓷批發(fā)站,等著裝船外運,需要堆放起來,減少占地。年輕的蔣國興做得非常盡心,也非常努力。堆缸是力氣活,勞動強度很大,少一分力,缸就堆不上去。還有滾缸,就是人力搬運,容量上千斤的大缸,自重有三四百斤,全靠兩只手“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從岸上滾到船上。蔣國興對那段經歷很是感慨,他常說:“堆缸的活兒,磨煉人哪!”?
此后不久,蔣國興擔任了當時陶瓷批發(fā)站的質量檢驗員,開始全面接觸陶瓷藝術。他的工作是上門檢驗陶瓷花盆、紫砂茶壺、大缸等產品質量。他整天泡在陶瓷廠家,由于他有文化,聰明又勤快,非常受工人們的歡迎。他一邊工作,一邊細心地觀看紫砂廠紫砂藝人們在泥墩頭上做茶壺;看均陶廠師傅做花盆、上釉水;看彩陶廠師傅做泡菜罐;看師傅們用手指貼花;看藝人們在做好的紫砂壺上刻花刻字;看女工們扎著圍裙汗流浹背地在車間里忙碌。所有這一切,在他的知識積累里,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大陶瓷”的概念。?
蔣國興大師在工作中
做別人不能做、不敢做的陶藝?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宜興國有陶瓷行業(yè)開始經歷破產、倒閉、大批工人下崗的陣痛,已經累積了一定陶瓷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蔣國興,開始審視、思考陶瓷產業(yè),思考陶瓷藝術在新時期的傳承和發(fā)展。最終,他看準了經濟大繁榮、時代大發(fā)展的社會發(fā)展主旋律,毅然選擇了景觀陶瓷藝術這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門類,一頭扎了進去。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做別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的陶藝作品。?
上海音樂廳,一座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的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音樂殿堂,被中外音樂界譽為“上海的巴黎歌劇院”。由于高架路和地鐵的建設,這座珍貴的建筑必須從延安中路“搬遷”到東南方向的寧海路、龍門路口,地上平移66.46米,抬高3.38米。在這項備受中外媒體關注的保護和修復工程中,蔣國興負責整個建筑陶瓷墻面原貌的恢復工程。?
陶瓷墻面恢復,遠非新做,要做到“修舊如舊”談何容易,蔣國興深知其中的難度。他帶人將原有斑駁陸離的面磚一塊一塊用相機攝成圖片,放到電腦上按深淺不一的7種顏色順序編號,進行分析比較,確定每塊陶磚的色彩定位。他拜訪名師專家,采用香灰、糯米熬膠與明礬混合的古老技法,對半成品陶磚進行烘烤,使新制的陶瓷磚復原出自然效果。?
音樂廳整體平移并擴建以后,外墻面積比原先多出近3000平方米,這多出的墻面陶磚也按原有色澤制作鋪貼,確保新舊墻體連接自然,渾然天成。這樣,使這座建筑在平移擴建以后,既恢復甚至提升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又很好地保持了歷經70多年歲月的滄桑感,達到了“修舊如舊”的目的。這個項目,最終獲得上海建設工程白玉蘭獎。?
蔣國興還承擔了“萬國建筑博覽”之譽的“外灘源”部分建筑修繕裝飾工作。他在深入研究各種風格建筑的歷史、功能,以及市民印象和情感等人文內涵的基礎上,將不顯山不露水的陶瓷質地裝飾材料,發(fā)揮到極致,使這處珍貴文化遺產得以修復?!?/p>
蔣國興創(chuàng)作的陶瓷壁掛《飛天云》,以藝術寶庫敦煌的吹笛飛天為藍本,
以陶瓷壁掛的形式演繹了彩云中舞動的飛天
把陶瓷藝術當作畢生追求?
作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20多年來,蔣國興還師從紫砂名家王石耕先生,傳承了上世紀30年代紫砂名家王寅春的制壺技藝,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陶藝術領域辛勤耕耘,也卓有建樹,他的多個作品,在國內外多次展覽中亮相,屢屢獲獎。?
2011年和2012年,先后兩次受邀參加由法國文化主管部門在法國盧浮宮舉辦的第十七屆和第十八屆國際文化遺產展覽會。其中《圣地十月》紫砂壺在2011年參展的24位中國陶瓷大師的48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被法國國家藝術家聯(lián)合會收藏的唯一作品,2011年11月5日在盧浮宮舉行收藏儀式。2012年《中華紫金壺》在參展的28位中國陶瓷大師的52件作品中,成為被收藏的3件作品之一。?
蔣國興,這位在江南田埂上滾爬長大的農家子弟,以特有的聰明才智,對陶瓷藝術近乎癡迷的熱愛,一邊工作,一邊學習,20多年孜孜不倦,從原先的中專學歷起步,先后完成了相關專業(yè)大學和研究生學習,取得了碩士學位,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他還筆耕不斷,先后出版?zhèn)€人專著兩部:《陶藝人生》和《田申醉陶》,并有10多篇論文公開發(fā)表在國內《中國收藏》、《美術大觀》、《上海工藝美術》等多家專業(yè)學術刊物,公開出版發(fā)表專業(yè)著述文字近150萬字。?
《世博·京劇交響》是蔣國興為上海世博會特別創(chuàng)作的6米寬、4米高的巨幅陶瓷藝術壁掛
近20年來,蔣國興在全身心投入陶瓷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把回饋社會、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他先后向當?shù)卮壬茩C構捐款數(shù)萬元;2008年參與捐資創(chuàng)辦重慶市黔江水田村希望小學;2009年捐資10萬余元,在江蘇省宜興市高塍中學設立田申助學基金,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在香港文匯報主辦的《溫暖殘聯(lián)兒童圓夢上海世博》大型公益活動中,實物支持價值50萬元,傳遞世博對殘疾兒童的關愛;他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慈善義賣捐贈活動,先后將自己價值數(shù)百萬元的數(shù)十件作品捐贈于延安革命紀念館、南京博物院、上海世博會、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以及法國盧浮宮等國內外公益院館,部分義賣所得全部用于支持貧困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
作為擁有十多項專利技術的陶藝大師,作為德國、加拿大等知名設計公司的合作伙伴,平日里的蔣國興是一位不拘生活小節(jié)的陶藝家。他衣著儉樸,至今還保持著堆缸工人的樸素本色。他習慣于整天忙忙碌碌,把工作、學習、研究當做人生的最大樂趣。一年四季,他在全國各地到處奔波,常常是制作工場、施工現(xiàn)場和辦公室三點一線,沒有周末,也很少休息,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為藝術全情投入的他,似乎永遠那么精力旺盛,不知疲憊。?
在陶瓷藝術這個萬象繽紛的世界里,已經獲得一個又一個成功的蔣國興仍在努力追尋著最初的夢想,從未懈怠。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