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朗生:改革初年二三事
說起改革初年的那些事,大多如過雨云煙,自然淡去而消逝了。唯獨有些事卻牢牢地存儲于我們的記憶深處,且揮之不去,歷久彌新。每當回味起來,總還有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感覺,仿佛是在觀賞一幕幕精心打造的喜劇一般,不能自拔。也許這些留給今人的印象,是在天方夜譚,故弄玄虛吧。其實不然,這的確是一件件鮮活的事兒,如今只不過到了不吐不為快的地步罷了。
李財百萬
一九七八年底,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之后,我們國家開啟了改革開放之路,工作重心轉(zhuǎn)到了“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的奮斗目標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干群都急需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轉(zhuǎn)換角色。其實,當時的人們大都沒有這個思想準備,可以說腦殼盡是懵的,恰似如夢初醒。
要對當前黨的政策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真是困難重重,吃不透精神,心存疑慮是普遍現(xiàn)象。要搞經(jīng)濟建設(shè),沒有樣板可模仿,沒有經(jīng)驗可借鑒,也沒有具體的操作路線圖可預覽,留給大家的只有改革開放的政策和決心。摸著石頭過河,去做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這是突圍的膽氣和方法。不等不靠,巧辟蹊徑,闖出一條毛胚路來,方顯神通。
人們剛從文革十年動亂中走過來,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把人們弄麻木了,劫后余生,心有余悸,是當時人們的心態(tài)實狀。思想僵化,膽量脆弱,眼光短淺,手腳松不開,步子邁不動,這樣的現(xiàn)狀擺在了改革者們的面前。盡管各級政府廣泛地動員和解讀,各種媒體也配合著宣傳鼓動,但收效甚微。如何破這個局,如何讓人們從陰影中走出,丟開幻想,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各地想的許多辦法簡直是五花八門。
最初幾年里,地方政府鼓勵當?shù)啬切┯蓄^腦有膽子的人出來帶頭,集中樹立起幾個發(fā)家致富的典型,好讓無計可施的人們看到希望,有路可尋,有法可依。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黑貓白貓”理論,一次次地洗刷著人們頭腦中的固有思維。能弄鼓錢袋子,搞活了經(jīng)濟才是真理成了人們的共識。明白了事理,看清了道路,那些有智慧、有膽識的能人終于出現(xiàn)了。
我要說的“李財百萬”,也就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中的一個代表。他具體叫什么大名,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也沒搞清楚。但他這個民間給予的名號稱謂,當時叫得可響了,用如雷貫耳和震耳欲聾來形容,那完全不為過吧。李財百萬很快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發(fā)家致富大明星。人們羨慕和崇拜就很自然了,想一睹他的芳容,那還真不是一件易事,因別人忙著扮演了多個角色在多個陣地上打拼。
你想想,掐指算算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也剛二十出頭,中專畢業(yè)開始工作,全靠固定薪水糊口,沒有一分錢的額外收入。我們試用期是月工資36.5元(其中有1.5元還屬糧差補貼),一年后轉(zhuǎn)正定級就是月工資41.5元,幾乎沒有上調(diào)漲工資機會的可能。想買一塊國產(chǎn)的上海牌手表武裝一下自己,要開支120元,我差不多要用一年多的時間節(jié)衣縮食才能如愿。一聽到萬元戶的稱呼,那種驚詫就不言而喻了,這個天文數(shù)字的名頭,誰的心理還承受得了啊!況且他還有一個“百萬”的頭銜作修飾,那真是嚇人得很。當然,我們也只能望洋心嘆,憑添幾分羨慕而以,把他作為致富之能人,發(fā)財之大神深深敬仰吧。
為了更多富人的出現(xiàn),讓先致富的人發(fā)揮示范和激勵作用。各級政府還不斷地培植和包裝,全方位地總結(jié)宣傳,發(fā)揮其典范的激勵作用。這些在當時都是衡量一個官員政績優(yōu)劣的所在。李財百萬便趁勢而為,順理成章地就成為了營山縣首批確定的致富能手“萬元戶”,樹立成了模范典型人物??h上主要領(lǐng)導還親自掛帥,多次為他們這些富人主持召開表彰大會。戴紅花,發(fā)獎金,送扁額,一時搞得轟轟烈烈,不亦樂乎。人們的頂禮模拜,讓受表彰的能人們仿佛一夜就成了神話級人物。
人們廣為傳播,有說李財百萬頭腦思維如何的與眾不同,致富手段如何的機巧圓滑,賺錢的數(shù)目如何的扎人眼球。還說他開辦了幾個廠,做了幾門生意,管理了幾百號員工,是名符其實的,資金雄厚的致富帶頭人無可非議。大街小巷,鄉(xiāng)野農(nóng)舍,田間地頭,很快就傳為佳話。政府部門也趁熱打鐵,對他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各方面都開放綠燈。緊靠南門河邊的翠屏山腳下的一塊風水寶地,也曾無償提供給他開旅社,搞餐飲。的確在當時看來,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模有樣,不知有多少人對他刮目想看過。但這樣的順風順水做生意,大把大把地掙鈔票的日子卻沒有持續(xù)幾個年頭,那不可一世的勢頭也很快走向了消亡和盡頭。
據(jù)后來的知情人告訴,李財百萬開的幾家小廠倒閉了,餐館旅社關(guān)門了,好幾處房屋也抵押了,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外債,特別是拖欠銀行的錢數(shù)目巨大。這時坊間又不斷地傳出他的新聞,百姓們才恍然大悟,于是刨根問底地挖出李財百萬的發(fā)財史來。原來他的“萬元戶”名頭并不是靠勤勞致富獲得,而是靠膽子大,?;^,鉆政策空子,空手套白狼,挖空心思地從銀行借貸而來。再經(jīng)他精心布局,用多種形式的炒作手段發(fā)酵,生拉活扯地就整成了一個“萬元戶”。后來他把國家的錢拿去辦廠做生意,并大勢地揮豁,再加上經(jīng)營不善,自然也就血本無歸了。再后來,他只有耍無賴躲債。銀行把他沒辦法,想運用相關(guān)的法律武器,抓他判他,讓他服刑受到嚴厲的懲罰??蛇@一切對他卻沒有任何用,不敢隨便采取,因要錢沒有,命有一條,可隨時拿去。再說他把那一大筆的貸款如何花光,用到了什么地方,虧在了何處, 就連他自己也說不出個道道來。
相關(guān)部門方法想盡,還只有給他好說來解決問題。能讓他靠自己的良心和能力,掙幾個算有幾個,爭取少欠幾個錢是唯一有效的法子,至于他到底把銀行的貸款,欠別人的錢還清沒有,誰也不清楚,可能這些也只有老天才知道了。一時吹捧成的發(fā)財大神李財百萬,也只能供人們作茶余飯后的笑談罷了。
時至今日,這個典型故事的演譯始末,一直讓我和很多人都百思而不得其解。當然,不管怎樣的離奇荒誕,但改革開放初年,像這樣的典型人物和事情,對當時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搞活經(jīng)濟,鼓勵發(fā)家致富,利還是大于弊的,也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且勿庸置疑。我們國家的改革初始,也走了不少彎路,給后來人留下了多少前車之鑒供人評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