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朗生:改革初年二三事
難僑與爛橋
改革初年,人們除了物資生活極度匱乏之外,精神生活也單調乏味,文化方面更顯得愚昧與落后?!拔母铩睂θ藗兙竦拇輾堈l也無法說清,讀書無用的謬論深入到了老百姓的骨髓之中。不學A、B、C照樣干革命,交白卷成英雄,手中的老繭就是上大學的最好資本,這樣的生態(tài)已蔚然成風。那時的學校城里是工人階級管理,農村則是由貧下中農管理。教師下放農村,半農半教,與勞動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教師的身份十分的尷尬,即不像農民二哥,也不像教書匠。學校里教師不敢教,學生不愿學是主流,學工學農是學校的主要課堂?!俺衾暇拧笔菑V大教師的代名詞,尊師重教的風氣已蕩然無存??上攵?,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取,也就無從談起了。
國家在一九七七年末,開始恢復統(tǒng)考統(tǒng)招,這時平時不看書學習的青年們,才從推薦上大學的夢中醒來。大多知青是倉促上陣,考試的效果必然是失望多,如愿少了。加之當時國家物力和財力的不足,師資的缺乏,招收的名額也非常有限,的確“百里挑一”是常態(tài),那些考上的青年被稱為天之驕子也是實至名歸。
記得有一年中專考試,一道作文題給大家的觸動很大,印象刻骨銘心。越南當局野心膨脹,背信棄義,殘酷迫害和驅趕華僑的特殊事件,是此次作文出題的背景。要求考生以表達國人對在越華僑苦難遭遇的聲援和同情,并對越南當局倒行逆施的罪行進行控訴和聲討,以體現濃濃的愛國之情,這是此次作文考試行文的主要宗旨和意圖。同時還明確要求考生自擬題目,題目中一定要有“難僑”一詞,寫一篇夾敘夾議的文章。
可命題的專家們也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關于時局的簡單議論文題目,卻把一大批考生難住了,審準題目意思卻成了考生的最大問題??紙錾峡忌鷤凐f雀無聲,皺眉流汗,抓腦撓耳,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讀不懂題意,無從下筆。特別是對“難僑”的字面理解也搞不清,當時就有這樣幾種理解形式出現。一是對“難”字的多音不懂,理解成“困難”的“難”居多。二是對“僑”的意思就更不明白了。因大家沒看到或聽說過“華僑”和“僑民”的詞匯運用,不知這個“僑”是啥意思。好在四川人很聰明,往往認字認半邊可整對成了規(guī)律,“僑”與“橋”同音,字形也很相近,就把它看成“橋”吧。三是有些考生的確還知道“難”是個多音字,與“爛”字同音必然也同義了,于是不多加思索,就把“難僑”當成“爛橋”理解了。四是當時考生們關心時事政治的少之又少,更不去理解它政治意義的包含。那個時候,能了解到天下大事的渠道又相當閉塞,媒體的宣傳手法又很單一??纯磮蠹?,聽聽廣播的習慣和雅興,大部份人也沒有。然而,農村青年和在校學生又有幾人看過報紙呢?因此,越南人驅趕我僑胞,讓在越華僑成為難民和難僑的事件,考生們也大多沒去關注。知識結構的偏差,審不準題意,弄不清要求,張冠李戴,胡說一氣,亂寫一通成笑語的情形,也在所難免了。
據當時的考生和相關人事后來透露,把“難僑”當作“爛橋”之意作文的不在少數。因錯理解了“難僑”之意,寫了一篇離題萬里的文章,名落深山,榜上無名,造成終身遺憾的大有人在。我就有幾個中學時的同學,經過認真?zhèn)淇紡土?,本來信心滿滿。他們其它科目的考分都很如意,就因當成“爛橋”去作文偏了題,沒能考上學校,讓自己的命運遇到了一次意外打擊,成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日月如梭,時間的年輪飛轉,幾十年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過。當年那批考生現大都已年過花甲,一談起此事,至今對“難僑”一詞仍心生敬畏,沒齒難忘啊!上天的捉弄,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不知改變了好多青年的命運和前途。這就是改革初年,青年們知識能力,認知水平,眼界視野的一個縮影和實狀。那些無知也給人們帶來了幾多貽笑大方的談資,讓史料更加的豐富多彩,意趣橫生。
北京吉普
現在提起北京吉普,可能當今的小青年沒什么印象。確實,這種小汽車早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世面上若再能見到它的身影,一定屬稀罕事。但改革初年,要能看到它的影子也不易,偏遠的鄉(xiāng)場更難與它蒙面了。
那時,據說營山就只有兩部這樣的車子,還是上級特配的,是專供縣上幾個主要領導使用。要是能偶爾在縣城看到小轎車的影子,那定是地師級以上領導的座駕。也必然是來了某個大人物到縣上視察工作,縣團級干部坐此車還不夠格。從車配備的高低就可知坐車人物的等級,這已成為那時人們的普遍經驗了。
安固是古蓬州的發(fā)祥地,流江河從境內流過,離營山縣城六十余里地,是時任縣委書記王永平的家鄉(xiāng)。王書記的老家就座落在古蓬州(與古安固縣同治)城池的遺址之中,這里四圍青山,竹木綠蔭,溪水流尚,環(huán)境幽靜宜人。他只要回鄉(xiāng)探親或走基層,必然乘坐專配的那輛北京吉普,而且車只能停放在場鎮(zhèn)上,還得步行幾里地才能回到家。每次聽到喇叭聲,父老鄉(xiāng)親們攜幻扶老,傾巢出動,要把吉普車圍個水泄不通,并要看過夠。這北京吉普通體軍綠色,前額上有壓制的“北京”字樣,后面還背個備胎,用帆布替代裝飾著車篷,簡潔樸素的外觀很適用。
每次車身上面都布滿了厚厚的泥土,不注意觀察,還很難看清車子的本色。要知道,當時全縣境內卻還沒有一條水泥公路出現,柏油路就更不可能了。泥巴、砂石鋪成的公路是普遍,晴天灰塵揚天,雨天爛泥深陷,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彎道多,坡度大,路面窄。往來沒有分道標識,要是遇到挫車就很困難。這樣的公路,好就好在那時車流量小,不然車輛將寸步難行。私人一般是買不起機動車子的。條件稍好的城里人,若有一輛自行車就相當不錯,能把“三轉一響”配齊,那他肯定屬特別有錢的人了。鄉(xiāng)村的人想都莫去想這些奢侈品,因他們的溫飽問題都還沒能得到解決。
時過境遷,歲月更替,改革初年的舊貌已一去不返了。如今我們國民的交通出行十分便捷,可以說已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鐵、動車幾乎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地鐵、輕軌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陸??找惑w化已成網絡,覆蓋了全國及世界各地,現在想出個國什么的已是易事。街道寬闊整潔,高樓大廈林立,多姿多彩的立交橋凌空飛架裝點著城市,條條高速公路已遍布大小城鎮(zhèn)。密如蛛網的鄉(xiāng)村水泥公路做到了村村通,農家將自己購買的小轎車開回自家的院壩已成常態(tài)。車水馬龍的場景,不管是城市還是鄉(xiāng)鎮(zhèn)隨處可見。各種規(guī)格,各種造型,各種價位的小轎車已成為了國人任性挑選的商品。物資豐盛應有盡有,人們的消費觀念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許多發(fā)達國家也不得不驚嘆,望塵莫及。中國已成為領跑世界潮流的現代化強國。
今非昔比,祖國日新月異。四十年的滄桑巨變,四十年的歲月如歌,把繁榮興旺,盛世祥和的景象帶給了國人,人們分享著改革開放的果實和紅利,我們倍感自豪與欣喜。肩負著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懷揣著中華復興的偉大夢想,幾代人創(chuàng)業(yè)史是我們的明鏡,幸福靠奮斗得來是我們的銘言,直掛云帆濟滄海是我們的勇氣。莫等閑,莫停步,讓今天的回味化著無窮的魅力。直面現實,只爭朝夕,齊心協(xié)力加油干,百折不撓拼命干,描繪出更美好的藍圖,創(chuàng)造出更豐碩的果實,供人們欣賞與采擷,我們將更加無尚的榮光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