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無止境
——讀《一代宗師葉圣陶與語文教育》
葉圣陶(1894.10.28—1988.2.16)
葉圣陶編撰的部分語文課本
葉圣陶編撰的部分語文課本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葉圣陶這首朗朗上口、意境豐富的兒歌,已經(jīng)成為當今語文教科書中的經(jīng)典名篇,深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喜歡。兒歌寫于1955年,在日記中葉圣陶特意寫道:“夕得一首,自以為得意,錄之。題為《小小的船》。多有疊字,多用ㄢ(現(xiàn)在的‘a(chǎn)n’)韻字,意極淺顯,而情境不枯燥,適于兒童之幻想。二十年前在開明編小學課本,即涉想及此,直至今日乃始完成。”
短短一首兒歌,葉圣陶竟花了二十年工夫,不斷揣摩潤色,直到自己滿意。這種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他對語文教育事業(yè)的勤勉不倦,對教材建設(shè)的精益求精。
類似的事例和饒有意趣的細節(jié),在北京大學商金林教授的新著《一代宗師葉圣陶與語文教育》一書中俯拾皆是。我們在豐富的史料中真正走進了一代宗師葉圣陶廣闊而浩瀚的語文世界,看到了一部簡直可以稱之為“屬于葉圣陶的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
1912年春,葉圣陶中學畢業(yè)后,先當初小、幼兒園、高小教師,后來成為中學、師范專科和大學老師。他從編撰小學語文課本和教學參考書開始,進而編撰初中、高中、師范和大學國文教材,并就如何擬定“課程目標”、如何“編撰教材”等重大教育問題進行深入持久的探討,旨在“一掃從來玄妙籠統(tǒng)的觀念”,確立語文這一學科的“客觀具體的科學性”。
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葉圣陶從來不空談要建構(gòu)宏大的理論體系或思想框架,而是在實踐中扎扎實實地做出業(yè)績,回應(yīng)教材應(yīng)該如何選編、教師應(yīng)該怎樣“教”、學生應(yīng)該怎樣“學”和“語文能力如何評定”等一系列教育問題。商金林聚焦史實,綴集葉圣陶語文教育實踐中的“細節(jié)”,嘗試對葉圣陶的業(yè)績進行在場式的還原。
也正是沿著這樣的思路,商金林筆下的葉圣陶始終秉承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真誠,在教科書編撰、讀本編寫的過程中,無論面對何等緊急的情況、復雜的局面,他都秉承初心,竭盡全力地把工作做到極致。商金林在論述這一議題時,注重將葉圣陶修改后的課文與“原文”進行逐行逐字對比,展現(xiàn)了他極其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經(jīng)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最后一句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讀來朗朗上口、感人肺腑。《一代宗師葉圣陶與語文教育》告訴我們:這是葉圣陶和人教社同人反復打磨的結(jié)果,在聲音、韻律和意境上,原句“喝水要想挖井人,人人歌頌毛澤東”顯然要遜色一些。
至于整篇的課文,可說的就更多了。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在一九三二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編寫了一部《開明小學國語課本》,初小八冊,高小四冊,一共十二冊,四百來篇課文。這四百來篇課文,內(nèi)容和形式都很龐雜,大約有一半可以說是創(chuàng)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據(jù)的再創(chuàng)作,總之沒有一篇是現(xiàn)成的,是抄來的?!边@部《開明小學國語課本》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本位”“生活本位”的理念,不但從兒童熟悉的周邊生活取材,而且盡可能地包含和容納了適合兒童學習與閱讀的諸種文體,詞句語調(diào)等契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和語言風格,清新簡潔,百讀不厭。新中國成立后,葉圣陶秉承這樣的宗旨,把更多精力投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如編入初中課本《文學》第一冊的《牛郎織女》《孟姜女》,當時沒有署名,現(xiàn)已編入《葉圣陶集》第四卷。如今,這些被精雕細琢過的課文,仍然在滋養(yǎng)著一代代莘莘學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要“成才”就必須學好語文。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全民族的語文素質(zhì),葉圣陶倡導“讓語文回歸語文”。
葉圣陶的“語文”十分注重“人文性”,這集中體現(xiàn)在他編撰教科書時的選文標準上。早在1917年,葉圣陶就率先采用了“新文學”作為教材。1923年,葉圣陶和顧頡剛在主編我國初中語文的奠基作《新學制初級中學用國語教科書》時鄭重標明:“本書的選輯,以具有真見解、真感情、真藝術(shù),不違反現(xiàn)代精神,而又適合學生的領(lǐng)受為標準。”“三真”和“現(xiàn)代精神”成了這部“初中國語”的一大特色,選入的作品,如蔡元培的《勞工神圣》《我的新生活觀》《舍己為群》,魯迅的《故鄉(xiāng)》《鴨的喜劇》甚至《域外小說集》中很多譯作等“切合現(xiàn)代生活”的創(chuàng)作和譯作,集中體現(xiàn)了其選輯標準。
1935年葉圣陶提出“想給予國文科以科學性”的理念,反反復復地強調(diào)“教材”必須是“經(jīng)典”,“文質(zhì)并茂”。1949年給大學語文定名為《大學國文》,分為“現(xiàn)代文之部”和“文言之部”兩種。葉圣陶在《〈大學國文〉(現(xiàn)代文之部)》中談到這本國文課本的編選標準時說,那些懷舊傷感的,玩物喪志的,敘述身邊瑣事的,表現(xiàn)個人主義的,以及傳播封建、法西斯毒素的,違反時代精神的作品,一概不取。入選的作品須是提倡為群眾服務(wù)的,表現(xiàn)群眾的生活跟斗爭的,充滿著向上的精神的,洋溢著健康的情感的。葉圣陶在《〈大學國文〉(文言之部)序言》中談到選編的標準時說,有愛國思想的,反對封建迷信的,抱著正義感,反抗強權(quán)的,主張為群眾服務(wù)的。就思想方法說,邏輯條理比較完密的,我們才選它。
這種卓越睿智和嚴謹純正的價值取向,是葉圣陶的“語文觀”極具“人文性”最生動的說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葉圣陶對語文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兑淮趲熑~圣陶與語文教育》一書第十三章《唯愿文教敷 遑顧心力瘁》第五節(jié)《追求“完美”無止境》,用一個個生動的事例論述葉圣陶在選定語文“課文”時,“不唯上、不唯風、不唯眾、只唯實”的氣魄和決斷。
閱讀《一代宗師葉圣陶與語文教育》一書,我們?nèi)骖I(lǐng)略了葉圣陶的語文教育風采——因為全面所以深刻,又因為深刻而顯得更全面??梢哉f,葉圣陶是語文教育界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做著最基礎(chǔ)、最切實、最繁重的工作,以豐富的精神食糧,哺育著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向著變化不停的新世界,不斷的發(fā)榮滋長”(魯迅語),這實在是一種偉大的品格、輝煌的事業(yè)!
(作者韓衛(wèi)娟系北京聯(lián)合大學副教授,本文圖片均選自《一代宗師葉圣陶與語文教育》,葉圣陶系民進中央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