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2014年兩會專題  >  聚焦代表和委員

改革目標要清晰并形成認同

發(fā)布時間:2014-03-0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放大

縮小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中,政府責任重大,必須當好改革的先行者,以改進自身的職業(yè)精神、權責關系和利益格局,保障行政體制改革、轉變職能、減少審批等目標的實現(xiàn),促進社會進步?!痹谔峤蝗珖f(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的提案和書面發(fā)言稿中,民進中央副主席、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寫道。

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的蔡達峰此次“兩會”一下子帶來了三份提案。其在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時,闡釋了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并從政府和社會的關系角度表述了自己的改革愿望。“改革目標要清晰,大家對這個目標要形成認同,這樣改革的難度就小很多?!彼啻螐娬{。

關注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21世紀》: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面深化改革,你對現(xiàn)階段的改革是怎么認識的?

蔡達峰:三中全會對改革做的部署是總體的部署,這個部署很全面,有60個重大任務,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去改這個東西的時候,另外一個東西在制約著我們。

所以全面深化改革,邏輯上來講應該注重關系的改革。我希望我們的改革能夠抓住事情的本質,從本質上去考慮它應有的機制,來檢查我們現(xiàn)在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區(qū)別調整和改革的差異,判斷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在于它是不可逆轉的,要持續(xù)推進下去的。我個人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簡單的鋪開的改革,越是全面就越要抓住本質。

《21世紀》:你覺得哪些領域的改革從目前來說更為迫切?

蔡達峰:從國家需要來說,五位一體協(xié)調推進改革是對三中全會精神的準確表述。從我個人關心的領域來說,我更關注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因為社會建設本身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在于厘清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如果政府和社會關系不清晰,說到底也很難和市場的關系清晰。比如政府和大學的關系如果不清晰,最后一定會影響到經濟的。

本質上來說,在中國走市場經濟道路是方向,就必須要去適應它。我們的社會建設要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恐怕要消除所謂的社會公共資源配置的體制障礙。過去是政府全部配置國家公共資源,有了市場以后,政府再用這個方式去配置社會資源,就會有很大的困難,現(xiàn)在我們很多的痛苦都在這里,包括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很多都是因為配置方式不適應市場。

改革要把目標和關系理順

《21世紀》:你這兩年的提案里都有寫到事業(yè)單位改革,你對這一領域改革目前現(xiàn)狀的認識和建議?

蔡達峰:其實我本來最關心的是公共服務,我想也無非就兩種產品,一種是市場和商品構成的,還有一塊是公民享受的基本權利。我在高校,發(fā)現(xiàn)高校的問題歸根結底也是公共服務舉辦體制的問題,所以我對談公共服務是有感覺的,因為我身在這個系統(tǒng)當中。而它的基本結果就是舉辦出大量的事業(yè)單位,這是一個聚焦點。

事業(yè)單位改革,我覺得這是一個瓶頸。按照我剛才的思路來說,社會事務全部要靠政府自己辦單位來承擔的話,這肯定不是方向。所有的社會事務讓社會組織自己獨立來承擔的話,就要轉變原來的舉辦體制。所以事業(yè)單位要轉變?yōu)槟軌颡毩⒌拿嫦蛏鐣膯挝?,激發(fā)它的活力,同時打破事業(yè)單位的體制局限,允許更多的非政府辦、社會自己舉辦的組織來承擔社會事務,形成一個更大的公共服務社會化格局,而不是行政化格局。這是我的一個期待,希望公共服務社會化推進得更快一些。

《21世紀》:這些改革有的開始啟動了,有的已經推進或者呼吁推進相當長時間了,你覺得這些改革的難點在哪?

蔡達峰:我期盼的改革頂層設計不是一個單項的設計,而要把目標和關系理順。這個要基于比較好的科學研究的基礎,現(xiàn)在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恐怕還是把目標研究清楚,要有人去研究這個事情。

現(xiàn)在我們對于改革目標在項目表述上是很清楚的,但是關系上是不表述的。在我看來還是要進一步聚焦,抓住瓶頸問題。像事業(yè)單位改革,如果在事業(yè)單位的體制問題上我們想明白的話,會破解一大批共性的問題。但如果還是衛(wèi)生系統(tǒng)管衛(wèi)生改革,教育系統(tǒng)管教育改革,最后大家都沒法做。

(本報記者李芃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晨星 孫小林     責任編輯: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