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章委員:從科學到生產力,這條路要走多久?
羅永章委員指出,基礎研究非常重要,多年來一直是社會和國家的寵兒。盡管大家都不否認科學最終還是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眾,但轉化研究很長時間以來卻被忽視了。他說:“我們的政府有時是被專家、學者綁架了,評估一個科研項目,政府聽專家、學者的,政府為科研項目埋了單,但誰來為政府的投入埋單?有的科學家發(fā)了無數(shù)文章,也有很多專利,那我問他,你的文章、你的專利為國家作出了什么實實在在的貢獻,給老百姓帶來了什么實實在在的效益?如果沒有,這些文章、專利又有什么用?”
然而在我國,年輕學者要評職稱,要晉升,主要靠論文,專利甚至都不算。羅永章委員舉例:“可口可樂的配方流傳了一個多世紀,配方掌握者沒有申請專利,更沒有發(fā)表文章,研制者既不是院士,也沒得諾貝爾獎,但是他的這個配方在全世界創(chuàng)造了多少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利益?事實是,直到如今都沒有人破解這個配方,連模仿成功的都沒有。”
羅永章委員說,科研有兩條腿,一條是基礎研究,一條是轉化研究。兩條腿都健全,才能站得住,走得穩(wěn),跑得快。因此,應該將轉化研究與基礎研究并重,因為它是科研成果轉變成現(xiàn)實生產力的接力跑中最后的一棒,能夠實實在在地造福國計民生。然而,我國的年輕科學家們卻大多傾向走基礎研究之路,為什么?很簡單,基礎研究可以寫文章,可以申請專利,這些都是職稱評定要求的硬貨;而轉化研究一旦涉及核心技術,可能就既沒有專利,更不能寫文章。年輕人要評職稱、要晉級,誰還愿意做轉化研究。
“我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但如今我國醫(yī)藥市場上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藥物95%以上來自外企。我國科學家完成這項基礎研究至今已經(jīng)半個多世紀了,我們的基礎研究成果卻還沒有轉化成國家的經(jīng)濟效益,這樣的現(xiàn)狀確實讓人憂慮?!绷_永章委員痛心地說。
羅永章委員指出,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目前我國經(jīng)濟下行壓力較大,我想該是我們這些多年領受國家資助的科研機構為國出力、為政府分憂的時候了,也該是國家檢閱這個方隊的時候了!我認為,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各高校、各科研機構等很可能成為新常態(tài)下我國經(jīng)濟保持中高速發(fā)展的一個新的有力抓手。建議國家對所有科研機構中的可轉化成果進行摸排、評估、篩選和扶持,制定和建立順暢的轉化機制,使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不再沉睡,盡快轉變成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