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社會服務工作主題年  >  榜樣楷模  >  先進個人

建機制創(chuàng)模式,唱響服務型支部新樂章

發(fā)布時間:2015-05-28  來源:

放大

縮小

民進中央王佐書副主席曾在2012年“民進中央社會服務理論專題研討會議”上指出:臨??平浿Р?,沒經費、無場所、支部活動的條件極差,但是小小的支部,主任責任心強、決心大、干勁大、方法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一個支部如何開展活動?一個支部如何做好社會服務工作?這個支部為全會至少建立了一個示范。這個支部的負責人,就是林咸剛。

林咸剛,現(xiàn)任民進臨海市委會委員、科技經濟支部主任,他負責的支部是民進臨海市委會直屬的七個支部之一,是該市科技經濟界人士組成的一個綜合性支部,有會員14名。他于2007年下半年開始擔任支部主任,面對綜合性支部會員分散、本職工作忙、人少、活動經費缺乏等一系列困難,積極探索創(chuàng)建與所在單位的中共基層組織“友好結對、服務社會”機制,借勢合力,充分發(fā)揮結對的中共支部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優(yōu)勢,立足農業(yè)、農村、農民,建團隊、設基地,探索“組團式”和“基地式”社會服務模式,“組團式”服務,“基地式”幫扶,團結和帶領支部會員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幫扶企業(yè)、服務“三農”、扶貧濟困的社會服務工作新路子,為支部社會服務工作開辟了新天地。同時,他還注重利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鍛煉,不斷提高支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高同中共密切合作的意識,加強參政黨基層組織的能力建設,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榮獲民進全省參政議政積極分子、2014年度優(yōu)秀基層組織負責人。

一、“組團式”服務:發(fā)揮優(yōu)勢,開展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

林咸剛組建以“民進臨海市科技經濟服務隊”為主體的社會服務團隊,親自擔任隊長,確立社會服務的靈活、流動機制,打造收集社情民意的流動窗口和急民之所需、服務社會的優(yōu)良團隊,與結對的中共支部服務隊聯(lián)合行動,利用節(jié)假日和部分工作日,開展服務進廣場、進農村、進社區(qū)、進中小企業(yè)、進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進種養(yǎng)殖大戶、進學校等系列服務活動;組織春節(jié)慰問特困戶,結對幫扶特困戶、貧困大學生,開創(chuàng)特色服務新局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0年永豐紅楓節(jié),他組織支部服務隊與結對的中共支部服務隊(以下簡稱:兩個支部服務隊)一起深入到茶遼山區(qū)開展送“豐收小額貸款卡”進山村系列服務活動之“送金融、科技、文化、醫(yī)療下鄉(xiāng),創(chuàng)先爭優(yōu)服務三農”大型社會服務活動;2011年初組織兩個支部服務隊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服務三農、‘銀村通’工程進山村”活動,走進東塍鎮(zhèn)金坑村,開設國內首個“銀村通”代辦點,讓偏遠山區(qū)的百姓取“小錢”不出村;在2010至2012年的“六·一”期間,組織兩個支部服務隊走進民工子弟學校、偏遠山區(qū)小學等開展“幫助小候鳥 實現(xiàn)微心愿”、攜手同慶“六一”節(jié)等活動。為“新臨海人子弟學?!彼腿セ@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慰問仙人橋山區(qū)的善家洋小學,向該校全體小學生送去運動衫和學習用具,為該校師生提供“免費午餐”,保證該校每個學生“每天一個雞蛋,每周半斤豬肉”,從2010年開始一直堅持至今,還出資為該校每個學生解決校服1套。2013年,組織走進臺州學院開展“普及金融知識進校園”現(xiàn)場宣傳、咨詢活動,組織開展“敬老愛老助老”進山村系列活動,送醫(yī)療衛(wèi)生、金融服務上門。2014年,開展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兩個支部服務隊走進抗日戰(zhàn)爭革命根據(jù)地河頭巖坑村和偏遠山區(qū)黃坦大泛村,開設“金融微講堂”,通過PPT、設攤、開展有獎問答等形式,向村民們宣傳農村金融知識,送貸款預授信通知書到農戶手中。他還組織結對幫扶貧困大學生1名,資助四年的學費,寒暑假期間親自帶現(xiàn)金和禮物上門慰問,幫助其完成本科學業(yè)。組織結對幫扶因偷竊、打架等“三進宮”,坐了20多年牢的特困戶,幫助其找到工作、貸款10萬元投資,使其在兩年內脫貧致富安家立業(yè)。

組織開展“助三農、扶小微(企業(yè))、送服務”行動。近五年來,依托臨海農商銀行信貸支農平臺,兩個支部服務隊走訪臨海東部和西部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種養(yǎng)殖大戶和中小企業(yè)50多次,為30多家小微企業(yè)和部分種養(yǎng)殖大戶解決生產資金貸款3000多萬元。

組織開展“樹同心學雷鋒”等活動。2010年至2014年,兩個支部服務隊積極參加臨海市統(tǒng)戰(zhàn)服務周活動,分別在崇和門廣場、杜橋的街心公園、河頭鎮(zhèn)、上盤鎮(zhèn)、邵家渡街道等,開展真假幣鑒別、零損幣調換、銀行卡業(yè)務、個人征信、電子銀行等金融服務,以及開展醫(yī)療、物價、工程質量咨詢等服務。組織參加“保持大水缸 統(tǒng)戰(zhàn)在行動”的“五水共治”活動,開展河道垃圾清理;組織為臺州市民主黨派助推“五水共治”實踐基地沿河植樹造林活動捐款。

二、“基地式”幫扶:整合資源,開展基地服務和幫扶活動

林咸剛組織設立了小芝鎮(zhèn)橋頭村的“共建和諧社會服務示范基地”和杜橋童燎特產的“三農服務基地”,確立社會服務的持續(xù)、長效機制。民進臺州市委會副主委茅玉芬曾指出,臨??平浿Р康纳鐣找呀浲黄屏宋覀円酝姆浅F矫娴摹Ⅱ唑腰c水式的這種社會服務。

比如,對橋頭村的服務:第一,設立了“幫困結對”基金15萬元,建村落文化和基礎設施。贈送書籍近千冊、彩電、DVD和電腦各1臺、乒乓桌一張、各種棋牌、建造籃球場一個、春節(jié)送戲到村,出資幫助該村建造水泥路、停車場、公廁和垃圾屋等,出資購買自來水管,使村民喝上干凈的自來水,每年春節(jié)組織上萬元資金,慰問村兩委、老黨員和特困戶。第二,向市政府爭取到“小流域改造資金”30萬元,解決了幾十戶村民的危房問題,并為宅基地整理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幫助該村完成土地收回、轉承包工作,2010年通過近半年努力,村民簽字率達到85%,使該村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第四,該村自1980年開始有30多年未建過房子,為此兩支部一起幫助落實康居工程立項,對建房戶上門送優(yōu)惠利率貸款200多萬元,共同做好釘子戶的思想工作,使該村康居工程如期完成。第五,發(fā)展種養(yǎng)植業(yè),聯(lián)系農業(yè)局、林特局專家向村民提供種養(yǎng)植技術指導,把土壤送到省農業(yè)廳化驗,為村民種植作物提供參考;主動送貸款上門300多萬元,支持村民發(fā)展種養(yǎng)植業(yè);組織幾萬元資金贈送種羊20只、三黃雞雞苗5200只等。發(fā)展經濟,增加村民收入。兩個支部與小芝鎮(zhèn)橋頭村的結對實踐,在2011年度被省政府授予“雙萬結對先進對子”榮譽稱號。對杜橋童燎特產公司的服務,兩個支部服務隊為其發(fā)展出謀劃策,包括請專家指導楊梅栽培,解決生產資金貸款500萬元。

建機制創(chuàng)模式 ,林咸剛以民進會員的責任感與愛心,譜寫了民進服務型支部新樂章。

作者:     責任編輯: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