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紀念雷潔瓊同志誕辰110周年

學生佟新憶雷老:我心中永遠的榜樣

發(fā)布時間:2015-09-10  來源:

放大

縮小

  雷潔瓊先生以頑強的生命力超越人生的極限,以106歲的高齡一直參與中國社會變遷;雖然先生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先生的精神卻是一棵常青樹,激勵一代又一代學生們追求民主、進取和社會參與。

  人生有幸,我做過雷老的學生,親自聆聽雷先生在社會學研究上的見解;親自感受雷先生對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問題和婚姻家庭問題的敏銳洞察力。正如人們常說的,站在大師的肩上,讓我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沒有雷老這樣的前輩在80年前對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和30年前社會學重建過程中的遠見和睿智就不會有中國社會學的今天。雷先生在社會學研究領(lǐng)域的卓越成就在于她對“知行合一”的社會行動力和學術(shù)實踐力。記得在社會學恢復重建的過程中,雷老在百忙中親自到北大的課堂上給我們講課,那底氣十足的嗓音,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擔任著北京市副市長的雷老,因工作繁忙,怕耽誤學生,就將其對論文的書面意見,認認真真的寫在紙條上,從選題、提問方式、資料獲得的方法一一加以指導。那是個年輕人渴望知識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雷老的諄諄教誨和啟蒙,指導著我走上學術(shù)研究之路。雷老傳遞給我的除了學術(shù)規(guī)范和研究能力,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勇于革命、追求民主、堅持實踐和直接參與社會變革的大師精神,這正是社會學在轉(zhuǎn)型社會有所發(fā)展和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價值所在。

  人生有幸,我做過雷老的學生,親自感受先生作為一代杰出女性的非凡魅力。在1983-1986年跟隨雷老學習期間,我更多地感受著先生在工作和研究中的親切,人格的魅力和學術(shù)的嚴謹留在了每一句寫下的指導意見中。以至于我可以輕易地將先生作為可以效仿的榜樣。記得1988年,我參加北京市成立的婚姻家庭研究會的工作,雷老被邀請出席會議,雷老見到我,興奮地在會上說,“我的學生佟新老師”……,那種肯定讓我感到自豪,又讓我感到惶恐。這使我不敢停步,一直努力。先生無論是在治學還是主持工作中都一直關(guān)心婦女兒童的利益,關(guān)注家庭的和諧,先生主持的課題,《改革以來中國農(nóng)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特別榮譽獎。追隨著先生,我一直從事婦女和婚姻家庭的研究。2010年我成為教育部重大攻關(guān)項目“高層次女性人才發(fā)展規(guī)律和政策研究”的首席專家,在對婦女研究和女性成才理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深深地理解了有關(guān)女性成才的“榜樣缺乏理論”。這一理論由西方女權(quán)主義學者提出,強調(diào)女性之所以在成才之路上具有“成就恐懼”,是因為缺少了榜樣,因為缺乏女性成功的榜樣以至于使女性無法看到女性成為領(lǐng)袖、作為領(lǐng)導的可能性。我是多么幸運呀,有雷老在我年輕的心上印下了一個親切的模樣,一個親人般的女性領(lǐng)導的模樣,讓我從來就沒有感受過“成就恐懼”。毫無疑問,先生追求民主的勇氣、腳踏實地的社會實踐的學風和對女性生活和女性成才的關(guān)注,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所有女性樹立了典范,使我們相信女性成為杰出人物、卓越領(lǐng)導和著名學者的夢想是可以變?yōu)楝F(xiàn)實的。

  人生有幸,我成為雷老的學生。感受先生對我學術(shù)的指導和關(guān)懷,還親自感受先生對我思想和政治成長的關(guān)懷。20世紀90年代初,正是我人生苦悶的時期,我給雷老寫信,敘述自己的困惑,尋找出路。雷老親自給我回信,鼓勵我面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在雷老的關(guān)心下,我在1991年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一想我已經(jīng)是二十年的民進會員了,將所學知識為社會服務(wù),讓我更多地體會了“知行合一”的學術(shù)境界和將自我融入更為宏大的時代的人生高度。

  雷老您永遠活在我的心里---一個親人般的模樣和終生學習的榜樣。

 ?。ㄗ髡邽楸本┐髮W社會學系 教授)

作者:佟新     責任編輯:楊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