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2016兩會專題  >  聲音

趙麗宏:相信更欽佩執(zhí)著的力量

發(fā)布時間:2016-03-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放大

縮小

  曾經聽到這樣的議論:政協委員的建議,很多只是空話,說說而已,要想付諸實施,很難。我當然不能同意這樣的看法。政協委員的建議,如果合乎國情,順應民意,代表了先進的理念,代表了老百姓的愿望,總是會被重視、被采納。即便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最終還是會結成正果。

  這讓我想起1988年,我在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的提案,建議重視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清明應該放假,當時被不少人視為天方夜譚。后來對這一問題逐漸形成社會共識,很多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參與呼吁。進入新世紀后,我又四次向全國政協遞交提案,重申這一問題。2008年,國家終于頒法,將清明、端午和中秋列為法定節(jié)假日。這時,距我第一次遞交提案,已整整過去了二十年。

  2003年3月,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期間,朱永新委員拿著一份新寫的提案來找我,希望我聯署。他的提案,是關于設立閱讀節(jié)的建議。對當時的國民閱讀狀態(tài),他做了深入廣泛的調查,結果令人擔憂。他建議設立閱讀節(jié),是倡導全民閱讀,提醒國人重視閱讀。朱永新委員的提案,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說出了很多我想說的話。有統(tǒng)計顯示,以色列人每年讀書超過六十本,歐美很多國家的國民每人每年讀書超過四五十本。中國人一年人均讀書幾本呢?很可憐,不到兩本。我無法證實這統(tǒng)計是否精確,不過毫無疑問,中國人在讀書上所花的時間明顯偏少。在很多人心目中,唯錢為大,讀書并不重要。很多人可以毫不吝惜地花幾百幾千塊錢請客吃飯、買衣物或者旅游,但說到買書,卻會變得很吝嗇。很多人即便讀書,也帶著功利的目的。真正是為了淵博知識、豐富情感、提高素養(yǎng)而讀書不倦的人,在國民中占了多少比例?也許無法統(tǒng)計,但情況恐怕不會令人樂觀。中國人歷來崇尚讀書,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更應該弘揚以讀好書為樂的風氣。一個不崇尚讀書的民族,前途堪憂。我認為,中國確實有必要建一個閱讀節(jié)。我和朱永新一起,又找到了王安憶、張抗抗和梁曉聲,我們在朱永新的提案上簽名聯署,提交了一份建議在中國設立閱讀節(jié)的提案。

  朱永新的提案,當時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這個提案并沒有馬上被采納,但朱永新鍥而不舍,從2003年至今,他年年為此遞交提案。從全國政協到全國人大,每年都能聽到他關于提倡全民閱讀,建立閱讀節(jié)的呼吁。

  就在前幾天,在政協的小組討論會上,朱永新委員又為此作了發(fā)言。他在發(fā)言中說,關于建立閱讀節(jié)的提案,他已經連續(xù)提了十四年。他說:“建一個閱讀節(jié),并非要為了放假過節(jié),只是要給國人提個醒,要重視閱讀,要形成全民閱讀的風氣。中華民族,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民族!”

  朱永新的發(fā)言,又一次在我心里引起共鳴。我贊同他的觀點,更欽佩他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精神。我希望,關于建立閱讀節(jié)的建議,最終能成為現實。

  

作者:趙麗宏     責任編輯: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