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
隨遷子女入學 二三線城市莫“設檻”
“有一次老師在我們班做一個調查,問有多少人上到四、五年級就要回老家,有一大部分人都站了起來,您怎么看這件事?”來自上海的小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讓民進會員、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感到心里很沉重。
這是一個周洪宇10多年就開始關注的“老”問題,然而10多年過去了,這個“老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全國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比例保持在80%。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隨遷子女可以一直在這些城市上學,在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甚至考大學這樣的關鍵節(jié)點,沒有取得當?shù)厣龑W資格的學生就要回到原戶籍地。
在很多時候,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其實是“一體兩面”,對于進城務工人員來說,他們的子女要么跟著父母進城,就是隨遷子女,要么留在原戶籍地就是留守兒童。
在2003年的時候,國務院提出了“兩為主”解決這些孩子的就學問題,那就是以流入地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
流入地能完全解決這些孩子受教育問題嗎?2004年在全國政協(xié)組織下,周洪宇和相關人員專門到廣州做了調研。據廣州市教育局一位處長介紹,當時在廣州小學階段大概有一半學生來自外地,全部預先接受難點是師資配備不夠。有編制的老師是按原有戶籍的學生數(shù)量來配比,并且學校數(shù)量,各年級的配比都有定量,對于外來人口數(shù)量也無法預測。當?shù)匾粋€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就是鼓勵民辦機構辦學。周洪宇等人的調研結果是,民辦機構的環(huán)境相對較差,很多是利用一些廢棄的房子,缺乏保護、沒有體育場、沒有運動空間。
“我們國家發(fā)展目前在這個階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他有他的一個考慮”,周洪宇表示,“要找到一個結合點,一個平衡點,一方面要承認現(xiàn)實,另一個方面要根據條件完善,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問題?!?/p>
然而,學生到了升初中、高中、上大學的時候還是一定要繼續(xù)上學,為了推進問題解決,2012年8月30號,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也轉發(fā)了這個文件。文件提出要積極解決、要有條件準入、要因地制宜。
各地接受情況如何?“北上廣深,這種城市外來人口多,比較難解決“,周洪宇表示,建議二、三線城市要盡量放開公辦學校。在2003年,10多年前武漢市,最早在全國開放公立學校,讓80%的進城務工子女進入公立學校,當然不是所有的名校,但首先是公立學校?!?/p>
隨著農業(yè)戶口取消,全國居住證積分制不斷推進,以及各地因地制宜設立的集體戶口,都在積極推動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據了解,今年3月3日,廣州市政府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指出要推進設立公共集體戶,解決廣州市戶籍管理工作中的落戶地址“兜底”問題及子女入戶入學難等問題。
對于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怎么辦,周洪宇認為,北京這種城市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讓學生能夠讀書,不管是進公立還是進民辦學校。同時根據社會的發(fā)展,要做出一個規(guī)劃來,采取積分制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我讀完小學之后哪些初中可以進,如果沒有希望我回去。”
周洪宇曾建議根據進城務工人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制度,比如家長停留時間很長,工作時間很久,又納稅,又有住處,不管買了房沒有,有固定的住處,同時根據這個小孩讀書時間、年限的長短,要制定一個規(guī)劃。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曾在2015年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農民工工作有關情況發(fā)布會上介紹,前不久國務院農民工領導小組組織6個小組,分赴6個省區(qū)督察農民工工作,其中一項就是看看農民工子女在當?shù)亟邮芙逃那闆r。
在會上劉利民強調,要繼續(xù)消除隨遷子女就學障礙,擴大擴大城鎮(zhèn)義務教育容量。
周洪宇認為,對于已經采取積分制、擴大教育容量的城市來說,政府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及時告知老百姓你的容量。
“趕快抓緊建學校,小學、初中,高中甚至考慮放開大學本科,你放開之后你要采取行政告知的方式”,周洪宇解釋,“因為我們有一個法叫行政許可法,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guī)定,就是所有的決定,地方政府做出來之后要提前一年告知給社會公眾,告訴老百姓,如果他沒告訴,到時候你用這條法律去告政府,百戰(zhàn)百勝。”
周洪宇強調,地方政府盡快規(guī)劃要提前告知,你能夠容納多少你就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我可以容納多少,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