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霧霾治理體系亟待完善
霧霾治理不能“一味靠天”
根據中國氣象局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盡管2016年霧和霾過程總次數少于2015年,但也先后出現了8次大范圍、持續(xù)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其中有數次的霧霾天氣短暫消失,靠的是老天爺的“救場”,大風、雨水為籠罩使霧霾下的蕓蕓眾生摘下口罩,但這注定無法成為解決霧霾問題的長久之計,氣候帶來的“清洗模式”或許可以讓我們獲得短暫的喘息,但要徹底擺脫霧霾噩夢絕不能一味“等風來”。
我國治理霧霾較好地區(qū)的經驗表明,構建嚴密細致的治理體系,污染排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霧霾天氣是可以大大減少乃至消除的。例如,近年來的蘭州治霾經驗就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蘭州市榮獲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中國低碳聯盟、美國環(huán)保協會和中國低碳減排專委會聯合頒發(fā)的“今日變革進步獎”。大會期間,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設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得到與會專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作為以重化工業(yè)為主的城市,蘭州與北方多數地區(qū)一樣存在大量污染源,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并不有利于污染物排放,但蘭州市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建立網格化治理方式,踏踏實實落實治理責任制,逐步解決了霧霾這個大問題。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治理霧霾需要大投入、高技術,但蘭州等地經驗說明,建立有效的治理體系會事半功倍。同時,還應看到發(fā)達國家治理霧霾成功經驗,加強環(huán)保宣傳,啟發(fā)社會公眾環(huán)保意識,自主采取綠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是有效提升空氣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霧霾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需要系統(tǒng)化、體系化、常態(tài)化的長期努力加以解決。根治或基本消除霧霾天氣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不應該讓老百姓等的太久,客觀上需要立即加大行政手段力度,打造完善的治理體系,建立長遠的環(huán)境保護制度。
實現“中國藍”從五方面著手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倍陙沓霈F的霧霾已經影響到了“中國夢”的早日實現。霧霾籠罩,原本怡人的景色顯得讓人害怕;霧霾籠罩,散步都會成為一種痛苦的體驗;霧霾籠罩,孩子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權利。這種種的景象顯然與“中國夢”背道而馳,“中國夢”不僅僅只有物質的滿足,還需要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
過去的幾十年我們讓國家日益富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尊重。但我們也應該正視到這些成就的取得其實是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換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逼渲袀ゴ蟮亩x里面應該包含藍天白云,應該包含青山綠水,應該讓改善后的優(yōu)越自然環(huán)境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有力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