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  >  論述

【權威解讀】政黨協商與政協協商,您搞得清么?

發(fā)布時間:2015-12-23  來源:統戰(zhàn)新語

放大

縮小

  關于政黨協商,還有一事不得不說:政黨協商與政協協商。兩者一字之差,不少人卻搞不明白,特別是很多基層的小伙伴有時甚至混淆。

  統戰(zhàn)新語(ID:tongzhanxinyu)小編今天就幫您捋一捋。

  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政治協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吨袊恼h制度》白皮書指出,政治協商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協商;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

  對這兩種基本方式,《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從名稱上予以明確,把第一種方式概括為“政黨協商”,列為7種協商形式之首;把第二種方式概括為“政協協商”。

  政黨協商與政協協商,從性質上講都是政治協商,有著基本相同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有著豐富的實踐,也都是需要重點加強的協商民主渠道。但作為兩種不同的協商形式,確有諸多不同之處,作用發(fā)揮也有所不同。從中央層面看,這些不同表現在:

  協商主體不同

  政黨協商是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之間直接進行的協商,參與的主體是雙方最高層領導人,中共中央是總書記和其他政治局常委,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民主黨派是中央主席、常務副主席和有關副主席;同時,無黨派人士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工商聯作為具有統戰(zhàn)性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無黨派人士代表和全國工商聯主要負責同志也參加政黨協商。

  政協協商的參加主體是人民政協各組成界別,全國政協有34個界別,涵蓋中國共產黨、8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團體、56個民族、5大宗教及各界代表人士,在協商中或以界別出現,或以政協委員身份參加。

  此外,政黨協商由中共統戰(zhàn)部門牽頭和協調組織,政協協商由政協常委會牽頭和協調組織。政黨協商的專題協商座談會,一般在中南海進行,而政協協商一般在全國政協機關舉辦。

  協商議題不同

  就會議協商形式來說,政黨協商的議題由中共中央提出,內容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需要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政協協商議題比較廣泛,可由中共黨委和政府交辦、中共黨委召開的秘書長聯席會議研究提出、政協與中共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提出等,也還可由各組成界別提出。

  協商方式不同

  政黨協商主要有三種方式:會議協商、約談協商和書面協商。

  政協協商形式有政協全體會議、專題議政性常務委員會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和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另外在視察、考察、專題調研等活動中開展協商,通過視察報告、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等形式開展協商,目前還在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

  協商特征不同

  政黨協商具有政黨性、高層次性、權威性等特點,是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之間的黨際協商,體現了我國多黨合作團結、合作、民主的本質特征,展示了執(zhí)政黨同參政黨之間和諧的政黨關系;協商結果直接進入黨和國家決策,體現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人民政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fā)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政協協商在參加政協的各界別之間開展,具有廣泛性、經常性、重要性等特點,協商頻次高,密度大,主要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各黨派參加人民政協工作的共同性事務,政協內部的重要事務,以及有關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其他重要問題等,是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廣聚共識的重要平臺,展示了團結、民主的民主氛圍,為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作者:八音盒     責任編輯:施海燕